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研成果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科研成果--授权专利

第一发明人

申请号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授权日期

吴春森

202110369136.X

ZL202110369136.X

一种固态发酵香醋煎醋过程中有效成分的高效回收方法

发明

2022.06.21

饶胜其

202110683277.9

ZL202110683277.9

一种乳清蛋白-ε-聚赖氨酸-阿拉伯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发明

2022.03.04

顾瑞霞

202011615263.5

ZL202011615263.5

一种具有高肠道粘附力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发酵乳杆菌DALI02及其应用

发明

2022.04.05

顾瑞霞

202011391809.3

ZL202011391809.3

耐氧化胁迫的短双歧杆菌grx201及其应用

发明

2022.09.02

顾瑞霞

202011515393.1

ZL202011515393.1

一株可缓解高尿酸血症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

发明

2022.04.22

杨振泉

202011250373.6

ZL202011250373.6

一株高效降解嘌呤的鼠李糖乳杆菌YZULr026及其应用

发明

2022.07.08

饶胜其

202010902240.6

ZL202010902240.6

一种蛋清蛋白-Nisin纳米粒子抗菌剂制备方法

发明

2022.11.08

杨振泉

202010979402.6

ZL202010979402.6

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阪崎肠杆菌存活细胞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及其引物

发明

2022.05.31

尹永祺

202010848811.2

ZL202010848811.2

一种富集西兰花芽菜中γ-氨基丁酸与异硫氰酸酯含量并提高产量的生产方法

发明

2022.07.15

尹永祺

202010842687.9

ZL202010842687.9

一种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粉末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发明

2022.04.22

方维明

202010843551.X

ZL202010843551.X

一种富含阿魏酸的大麦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发明

2022.05.10

杨振泉

202010751731.5

ZL202010751731.5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及其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中的应用

发明

2022.02.11

高亚军

202010517838.3

ZL202010517838.3

一种检测LG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发明

2022.09.23

胡源

202010385651.2

ZL202010385651.2

一种布氏乳杆菌S-层蛋白修饰的香芹酚/β-环糊精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用途

发明

2022.10.14

饶胜其

202010385441.3

ZL202010385441.3

一种香芹酚/β-环糊精蛋白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用途

发明

2022.09.23

饶胜其

202010021200.0

ZL202010021200.0

一种卵清蛋白-香芹酚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用途

发明

2022.11.08

张臣臣

202010332435.1

ZL202010332435.1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的品质改善方法

发明

2022.05.13

千春录

201910518843.3

ZL201910518843.3

一种杏鲍菇的脱氧保鲜方法

发明

2022.07.15

饶胜其

201910392687.0

ZL201910392687.0

一种酶解协同发酵改性制备高起泡性蛋清粉的方法

发明

2022.07.29

千春录

201910178473.3

ZL201910178473.3

一种枇杷脱氧包装的保鲜方法

发明

2022.07.01

饶胜其

201811569168.9

ZL201811569168.9

一种戊糖片球菌表面蛋白在抑制食源性致病菌中的应用

发明

2022.03.11

高璐

201811373711.8

ZL201811373711.8

一种具有跨种裂解特性的拟态弧菌噬菌体OY-1、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发明

2022.06.14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