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六期

“华食”出真知 实践探“振兴”

7月6日,“预制”未来、“医食”无忧实践团队负责人孙雨欣来到上海的国家展会中心参加华食展,目的是向“预制菜龙头企业”了解预制菜原材料供应的源头和标准、企业制作预制菜的原材料有多少来源于农民种植、如果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要成为预制菜原材料要达到何种标准等问题。此次会展阵容强大,引爆行业势能,为今年预制菜产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添砖加瓦。

(7月6日,孙雨欣代表“预制”未来,“医食”无忧团队来到上海华食展参观学习。孙雨欣供图)

展会最先设置的是中央厨房、食品设备馆,不同食品设备企业在此展示企业专利机器,如华联集团、杭州永创智能、浙江名瑞等预制菜设备知名企业。数百家企业也展示不同的食品加工机械,包括食材加工设备、包装设备、仓储保鲜及冷链、中央厨房、肉类加工设备等。据团队负责人孙雨欣描述,现场最令她感兴趣的就是包子高速排盘机和气调包装技术,因为这两台机器实实在在地让她感受到了预制菜的发展离不开食品设备的运用。

(7月6日,孙雨欣正在参观学习食品设备。孙雨欣供图)

随着展会的深入,孙雨欣来到综合食材馆和预制菜品牌馆,这里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家预制菜企业。孙雨欣与多家企业负责人交流,向他们询问品牌原材料获取的途径和使用的标准,许多负责人表示:“我们企业所用蔬菜果蔬或者是粮食大多数来源于大棚种植,运用科技合理种植,很少收购农民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作为预制菜生产的原材料,一是农民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制作预制菜的标准;二是散户很难聚集起来进行大批量收购。”这也正是团队实践的痛点问题。

经过一整天的探索与交流,孙雨欣发现大多企业都是以大棚农场品为原材料,只有少部分重点农业为核心的预制菜企业以农民种植为原料来源。团队负责人孙雨欣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逐一了解情况,发现这些企业合作的农村有着共同的特点--田地连片种植农产品、种植技术已经进入科技化、农场品种类虽然较少但产量大。团队成员此前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乡村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大部分乡村符合田地连片和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特点。例如,大丰区三龙镇的丰富村,拥有连片的土地、面积很大、农民大多数种植水稻,唯一缺陷是种植技术仍然处于传统阶段,原因是乡村中老年人偏多,无法理解新技术的应用。

(7月6日,孙雨欣正在询问企业负责人。孙雨欣供图)

针对上述情况,团队指导老师袁磊建议成员购买一些先进的种植工具,并将其带到田地中向农民展示实际使用方法,只要教会一个农民,就可以带动整个村、整个镇,乃至整个市区。团队成员朱滢睿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先干起来,农民就能干起来,企业也会更容易接受农民生产的农产品。”

经过孙雨欣一整天在上海华食展的参观学习,团队对盐城市乃至全国的预制菜产业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团队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也是团队实践发展的重要阶段。

(孙雨欣 朱滢睿)

食品知识入社区,食品健康入邻里

7月2日,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泽阳在家乡江苏宿迁洋河镇的大圩社区,为社区食品知识科普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准备与开展。

当被问起为什么要做食品知识科普的时候,马泽阳同学如是说:“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民生的大计,我们每个人都要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所警惕。我在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向更多人科普,让大家对食品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马泽阳同学表示,自己已经设计了一份食品安全意识电子调查问卷,马上会在社区微信群中发布,号召大家填写,希望能够借此来大致了解他的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水平,为之后的食品科普工作作准备。

在思考调查问卷题目的时候,马泽阳同学结合了居民日常的必须饮食需求,同时也在日常的角度中设置了不少题目。例如,询问了是否关注食品包装上成分表等问题。“这些问题既贴近大家的日常生活,又不会很难作答,是一份适合大众的问卷。”他说。

完成前期工作之后,马泽阳同学兴奋地和我们分享,他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运用所学知识,可以为家乡食品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作出贡献。

(图是马泽阳同学在制作电子表单。马泽阳供图)

(马泽阳)

瞻仰先辈伟绩,弘扬革命精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7月3号,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潘炫羽回到家乡江苏镇江,一睹渡江战役的传奇历史。

她随讲解员来到了渡江文化园,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听取了工作人员对战役经过和烈士事迹的讲解,观看了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奋勇杀敌,夺取抗战胜利的英雄事迹。

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4周年。73年前,在江苏扬中的江面上,“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奋不顾身,送亲人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雄事迹,被定格成“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经典照片,成为广泛流传的历史佳话。

渡江战役中,解放军20军浴血奋战,扬中作为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的“江心跳板”,为渡江战役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大辫子姑娘”为代表的扬中人民,主动加入支前大军,摇着小木船帮助亲人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与解放军20军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潘炫羽说:“感谢这次参观学习的机会,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新中国的诞生源之于无数仁人志士坚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而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潘炫羽表示,她一定会铭记历史,牢固树立新时期的革命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无私奉献,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潘炫羽)

实践磨炼,体会工作的酸甜苦辣,学会珍惜

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学会珍惜所拥有的资源。在一份辛苦的工作中,体味工作的酸甜苦辣。

日前,我踏入一份工作岗位,体验着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天从早晨八点开始,忙碌到晚上八点以后,工作十分艰辛,但却能从中获得书本上所无法学到的知识,并成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不过,初入工作岗位,难免会遇到挫折,产生放弃的念头。

近日,我被分配到了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耐心的岗位。做到一半时,我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幸运的是,我的姐姐陪伴在我身旁,鼓励我,并与我一起坚持到最后,我们相互鼓励,共同加油,最终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工作,我深切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易,而我们学生则常常浪费着资源,不懂得节约。因此,我在此向所有学生发出呼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不要铺张浪费。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能感受到工作的辛苦和付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彼此相互鼓励、共同奋斗,最终必能迎来成功。

实践是磨练自我的过程,也是学会珍惜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图为7月5日,个人社会岗位实践准备进入吹淋间中,袁梦供图)

(袁梦)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