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食堂间,非遗进校园——“食寻非遗”实践小组校园食堂调研记
近日中午,“食寻非遗”实践团的小组成员们带着问卷和热情,走进了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食堂,将非遗食品裔家牛肉的调研阵地延伸至日常饮食场所。虽已进入暑假,食堂内不及往日热闹,但零星就坐的学生和陪同的家长,仍为实践小组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目标群体的宝贵机会。

成员们迅速行动,选择在就餐区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调研。“你好,打扰一下!我们是‘食寻非遗’实践团队的,在做关于扬州非遗美食裔家牛肉的调研,能耽误你几分钟填份问卷吗?”这样的话语在嘈杂的食堂环境中此起彼伏。虽然部分同学和家长因赶时间婉拒,但更多的同学以及家长对社会实践表现出理解和支持,欣然接过问卷,一边用餐一边认真填写。
调研过程中,一位在食堂工作的阿姨看到实践小组的活动,主动询问内容。得知是在调研扬州非遗牛肉,阿姨热情地分享了自己对本地卤味的了解,并欣然填写了问卷,表示很高兴参与此次调研任务。成员们抓住机会,与阿姨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收获了来自餐饮从业者的独特视角。

此次深入校园食堂的调研活动,是“食寻非遗”实践团一次新的尝试。成员们不仅高效收集了对非遗裔家牛肉的认知度、消费习惯及文化认同感的第一手资料,更将非遗文化的推广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在充满烟火气的食堂里,成员们锻炼了在快节奏环境中沟通协调的能力,也让非遗的魅力在最熟悉的餐桌上悄然传递。实践小组将继续带着这份来自校园的反馈,深化对非遗美食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黄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