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刻相伴,共筑健康——食品功能与资源利用研究生班暑期实践首站圆满落幕
7月15日,食品功能与资源利用研究生班“食”光守护队走进扬州市开发区文汇街道未成年保护站,开展“‘食’刻相伴,共筑健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荣获“扬州市十佳儿童友好社区”的基层阵地,这里聚集了众多老人与儿童,队员们通过专业科普与趣味互动,将食品健康知识送入社区,为弱势群体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精准调研,摸清需求办实事
活动初始,团队围绕“食品保鲜认知”“功能性食品选择”“家庭饮食习惯”三大主题,向社区居民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82%的老人存在“冰箱万能保鲜”“保鲜膜随意使用”等误区;67%的儿童对食品变质原理一无所知;超半数家庭因保鲜不当导致每周约1.5公斤食材浪费。这些数据为后续精准科普提供了扎实依据。

分层科普,专业知识接地气
老人专场:破解误区,科学守护餐桌
“冰箱不是保险箱!肉类冷冻超过3个月,营养会流失30%以上,还可能滋生耐寒细菌。”在老人知识宣讲会上,成员们结合实验数据,用社区常见的猪肉变质案例,揭穿“冷藏越久越安全”的误区。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人,队员们重点讲解功能性食品的选择逻辑:“蛋白粉不能替代药物,血糖高的叔叔阿姨要选低GI的膳食纤维产品。”同时,成员们对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消费误区进行一一解答,帮助其走出认知偏差,破除消费误区。

儿童专场:趣味互动,播撒健康种子
“草莓为什么会发霉?”卡通动画里,“小草莓”拟人化讲述微生物滋生原理,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有奖问答环节更是热闹非凡,“牛奶开封后需冷藏吗?”“益生菌属于功能性食品吗?”等问题抛出后,小手们纷纷举起。答对的小朋友获得食品拼图奖品,还被授予“家庭科普员”徽章,承诺把学到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
双向收获,实践之花结硕果
活动结束后,社区主任连连点赞:“你们把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老人们说以后买菜、存菜心里有谱了,孩子们也成了家庭健康小卫士。”

本次活动是“食”光守护队暑期实践的第一站,后续将持续开展调研回访,把更精准的食品健康服务送到基层。下一站,成员们还将带着优化后的科普方案走进周边社区,让“科学饮食”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