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食践育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十七期

在暑托班的“小厨房”里,熬煮一夏的甜 ——食品学子返乡志愿行记


启程:当食品学子走进童声课堂

七月的龙岩,暑气正浓。当我回到家乡,通过“扬帆计划”成为福建省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总工会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的一名志愿者时,内心多少有些忐忑——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能和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擦出什么火花?然而,短短几日,这片充满童声笑语的小天地,却给了我远超预期的回甘。 

     

这次,我的“主战场”不是实验室,而是教室的每个角落。协助老师管理秩序,记录孩子们在数学24点游戏中迸发的思维火花,看他们在趣味简笔画课上挥洒的想象力,欣赏他们在舞蹈课上充满活力的律动……这些看似与我学业无关的瞬间,却意外唤醒了我专业中某种共通的内核——细致的观察与耐心的守候。就像等待面团发酵需要精准的温度与时间,理解一个孩子的情绪、捕捉他学习中的小障碍、适时给予鼓励或引导,同样需要敏锐的感知和静待花开的心境。我学着像观察实验现象一样,去观察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调合:课间棋局里的“风味配方”

课间,象棋棋盘成了另一个微型“战场”。看着孩子们为一步棋绞尽脑汁,或为一次胜利欢呼雀跃,我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配方”与“反应”。引导规则、化解小争执、鼓励尝试,这不正像是在调和不同的“成分”,努力让这个小集体保持和谐愉快的“风味”吗?服务与关怀的本质,无论在舌尖还是在心间,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创造安全、愉悦的体验。在食品领域,我们追求安全、美味、营养,满足身体所需;在这里,我们提供陪伴、引导、安全的环境,呵护心灵成长。这份“创造美好体验”的初心,奇妙地重合了。 

      

成长:团队温暖关怀的“养分”

最熨帖心灵的,是团队间流淌的温暖。开班前夜和大家一起布置教室到灯火通明,开班仪式后累并快乐着撰写推文(看到自己写的推文被龙岩市一点社会服务工作中心的公众号发表时,那份成就感不亚于一次成功的实验!),还有老师贴心的工作餐、工作人员送上的那杯提神咖啡……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支撑我们持续付出的,从来不只是任务本身,更是并肩作战时那份默契的扶持、被看见和被认可的温暖,以及身处一个充满理解与善意的“小共同体”中所获得的那份坚实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责任:守护生命的“鲜活”

每天清晨的签到,傍晚确认最后一个孩子被安全接走,这些重复的工作里,离不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不再仅仅是对实验数据的严谨,更是对鲜活生命的守护。看着孩子们从初来时的拘谨到逐渐放松、绽放笑容,那份满足感,纯净而丰盈。它让我明白,专业的价值,最终都指向人。课业上的精进是为了未来人们的健康与味蕾,而此刻教室里的付出,是为了守护另一群人的安心与成长。形式虽异,关怀同源。  

  

  

前行:行囊新增的一抹人生“底味”

这个夏天,我暂时放下了烧杯和天平,却意外地在另一间“生活实验室”里,品尝到了实践最本真的滋味——那是付出与收获交织的醇厚,是观察与体会带来的滋润,是团队协作散发的回甘。这段经历提醒我,无论未来专注于哪一领域,对人的关切、对细节的执着、对创造美好体验的热忱,永远是那不可或缺的“底味”。暑托班的日子还在继续,我知道,这份独特的“甜”,将会长久地滋养我前行的路。 

        (刘佳怡)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