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食践育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十三期

岁月熬煮的淳淳匠心:裔家非遗牛肉的“守”与“望”

清晨七点的扬州萃园市场,人声鼎沸。在“食寻非遗”团队抵达裔家牛肉销售门店时,房亚明师傅的女儿房露已将精心包装好的酱牛肉整齐码放在案头。“十七八年了,”她抹了一把额角的汗,声音里带着世代相传的笃定,“从我父亲手里接过来,自然而然,就成了这辈子的事。”

案板上的牛肉,是无声的家族信物。然而案板之外,另一种传承也在延续——那些穿越半个城市寻味而来的老主顾,那些托扬州亲友代购的上海订单……跨越地域的信任,汇成了支撑她坚守的暖流。“就认准我们家这一口,不添加,吃着放心。”这份真挚的信赖,是岁月熬煮出的最珍贵的回甘。

成为非遗,为这锅老卤注入了新火。2014年入选扬州市非遗名录,到2023年荣升省级非遗项目,裔家牛肉的招牌被擦得更亮。政府组织的“水韵江苏”非遗推广活动,让这份扬州味道远赴南京、淮安等地,飘香四方。房师傅感慨:“从前我父亲总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才懂,这是老祖宗的东西,得有人接着传、接着护。”

非遗的光环之下,现实亦有波澜。淡旺季的起伏、原料价格的波动,让经营多了几分不确定性。萃园市场的门店坚守三十余载,是街坊心中的老坐标;城郊的加工厂在年节时也迎来源源客流;抖音小店的探索,快递的触达,正努力让老味道跟上新节奏。但提及创新,房师傅却略显为难:“零食、便携装?难啊!就像家里烧的菜,放不久。要长久保存,难免添东西……”传统工艺与现代便捷之间,横亘着对“无添加”初心的执着守护。

如何让这悠久醇香飘得更远?房师傅的答案十分朴实:好味道自带声量——老顾客的口口相传,胜过万语千言。她也尝试举起手机,在抖音上展示一块酱牛肉诞生的诚意。口碑是时间沉淀的货币,而真诚是它永不贬值的背书。

离开时,房师傅的刀在酱牛肉上稳稳落下。一块牛肉,熬煮的是家族光阴,沉淀的是地方精魄。它的香气在街巷间流转,在口耳中相传,在守艺人的刀锋下获得新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悠长、更入心的“非遗”传承?

(王妍霖)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