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食践育人】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八期

“食寻非遗”实践团前期筹备工作纪实

为提升本次社会实践质量,更好助力扬州非遗美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7月1日至3日,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寻非遗”实践团的24名成员在笃行楼S402展开了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从凝聚全员智慧的调查问卷设计,到精心组织的出征培训会,各项环节有序展开,高效推进。



40℃青春调研行:“食寻非遗”团队让裔家牛肉非遗“被看见”

7月5日下午,“食寻非遗”团队成员在扬州瘦西湖景区以及虹桥坊商圈展开一场深入群众的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扬州裔家村非遗文化美食——裔家牛肉,收集当地居民及游客对其的认识和建议。尽管当时室外温度高达40度,成员们满头大汗,但他们对实践调研任务依旧热情不减。

团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在瘦西湖景区门口、服务中心、景点和虹桥坊商圈礼貌得体又热情洋溢地邀请路人填写调查问卷。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很多游客和当地居民表示,之前从没听说过裔家牛肉,但做了问卷后很有兴趣去尝尝。

面对高温的挑战,团队成员相互鼓励、轮流休息,确保调研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食寻非遗”团队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更让更多人了解到裔家牛肉这一扬州非遗美食。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整合数据、分析研究,以青春力量赋能裔家牛肉传承创新,让这份舌尖上的非遗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朱曦颜)


热浪里的精益求精 | “食”在有趣科普团:打磨科普利器的攻坚战!

7月5日下午两点半,“食”在有趣科普实践团的成员们围绕身高、牙齿、视力三大主题,在笃行楼S426本优报告厅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材料优化攻坚战!

身高组:让“骨骼加油站”活起来

“钙质吸收动画要更直观”!负责身高主题的小组紧盯PPT,将复杂的营养转化流程拆解成动态示意图。手册设计上,原本冗长的理论被精简成“长高黄金食谱金字塔”,搭配卡通牛奶瓶和跳跃的小人图标,看上去生动有趣。

牙齿组:酸甜实验搬进手册

隔壁桌传来激烈讨论——“龋齿成因”板块正被大改造!组员们把碳酸饮料腐蚀牙齿的实验照片植入手册,配上警示色边框;PPT新增“食物pH值雷达图”,用柠檬、糖果等日常食品进行直观对比;问卷则新增情景题--“吃完甜食后,您会立即刷牙吗?”......内容丰富的同时,调查的结果也将变得更具有参考价值。

视力组:把护眼食谱变菜单

“蓝莓、胡萝卜得C位出道!”视力组的PPT正进行新一轮视觉革命。原本密集的文字化身为“护眼明星食材”彩色手绘菜单,每道菜标注关键营养素;PPT里枯燥的维生素A作用链,被替换成对比动画;问卷选项更贴近生活,组员们反复推敲着每个用词,以确保孩子们可以轻松理解。

当五点整的钟声敲响,三份凝聚汗水的“科普利器”整齐归档。夕阳透过窗棂,映亮少年们疲惫却炽热的脸庞。从理论到生活,从复杂到趣味——每一处修改,都是为了让科学“嚼”出滋味!这场舌尖上的健康之旅,即将在社区烟火气中绽放光芒!       

(张志刚)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