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发布的2022年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我院刘俊老师上榜。
刘俊,2010年6月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并在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美国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访学。承担食品工厂设计、生化工程和生物分离等课程的教学,副主编教材1部,指导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和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各1篇,获校教学成果奖1项、校优秀教学奖2项。主要从事食品碳水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功能活性多糖、多糖-多酚接枝共聚物以及食品活性智能包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H指数46),论文累计被引用5000余次,其中1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专利3项;担任《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和《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两本SCI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入选2021~2022年“全球前10万名学者”、2019~2021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老师寄语
“科研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充满挑战但也暗藏机遇,只有持之以恒,勇攀高峰,才能获得成功。”
学生印象
食科20博 用慧敏: 刘老师谦逊温和,平易近人,学识渊博,潜心科研,言传身教。他是我们心中的良师,带领我们领略求学生涯的高峰之景。他是我们心中的榜样,引领我们成长、成才。记得每次早起来实验室,经过导师办公室,不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总是能看到老师伏案桌前的身影。碰到修改论文时,时常早晨醒来便能看到老师发的修改意见。我惊讶老师的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佩服老师的精益求精。每当自己想偷懒的时候,我便会告诉自己,再努力一点,向老师再看齐一点!
食科22博 恽大为: 从本科开始,我便进入刘老师课题组开展科研,经过硕士阶段再到现在硕博连读,刘老师严谨治学,潜心科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刘老师给我的感觉,他是一个完全沉浸于科研学术的人,尽管腰部不适,但仍会尽力克服投身科研。不论工作日或者是休息日,都可以看到他在办公室的身影,这一点也是很多人无法做到,令我敬佩的。作为他的学生,让我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让自己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