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学长,你是怎么成功保研的啊?可以在毕业前把学习资料分享给我们吗?我们想努力跟你一样优秀。”6月20日,在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文津楼的一间教室里,食品学院的大四毕业生张健同学正在为即将迎来期末考试的学弟学妹们进行辅导。听了他们的话,张健立刻想起了自己堆在宿舍的学习资料,有了一个特别的想法—给学院留下一份特殊的礼物。结束辅导后,他立即回到宿舍与自己的舍友赵德宇进行沟通,两人一拍即合联系了其他五位同学,将他们的学习笔记、经验分享视频、资料U盘等收集起来,将这些资料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

他们在每份资料里都夹上贺卡,上面写满了美好的祝愿:“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勇敢点,多去尝试新的可能”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有想法不要只是想想”“祝愿我们学院能越来越好,你们也能越来越向上”…… 这七位毕业生有推免、考研至名校的,有成功选调、国考、获得多份offer的,还有科研、竞赛成果、学生干部经历丰硕的,他们都在本科阶段的不同赛道上寻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一份凝聚成了他们四年成长的特殊礼物,也是他们美好回忆的总结。
赵德宇同学送出的是一份社会实践、班团活动的画册,上面记录了他和同学们一起在班级、学生组织中举办和参加各种活动和志愿服务的瞬间。他先后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中心部长、院学生会主席,班级班长、连续两年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所在班级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本人学习优异,专业课绩点达4.2,多门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多次获得奖学金。他在画册的最后,讲述了自己平衡学习和学生干部的心得体会。他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多做做志愿活动,用自己所学奉献社会,哪怕是帮助社区打扫卫生。志愿活动不分轻重。”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学弟学妹们在能力范围之内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学院日常事务,锻炼个人组织和领导能力。
吴颖同学留下一份积极就业的经验和心路历程的访谈视频。她在大四阶段积极就业,手持多家企业offer,并成功国考上岸。她告诫处于迷茫的学弟学妹们:“一个人绝对要量力而行,多想想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有很多同学盲目地追求考研,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考研这条路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在大三至大四这期间,她也迷茫过,甚至和家里人大吵一架。但是,在她大三暑期亲身体验过实习之后,便坚定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她也讲述了找工作的经历,“要不断尝试、学习,网络时代信息发达,可以多去网上寻找招聘信息,打开消息渠道,多次调整、投递,把握住机会,勇敢去争取。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命运赌在考公上,积极在企业里找工作,正是我手持了企业给的offer,我才能放下心来安心备考,最后幸运地成功了。”

张璐瑶同学留下一份“保姆级”考研经验分享。她在大三至大四这一年心无旁骛,潜心备考,最后以综合第二的成绩成功上岸南京农业大学。她说,考研是一条很长的路,从前期择校时的迷茫,到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很多时候都需要理性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她又说,考研是一场信息战,需要大量搜集资料,选择一个有“性价比”的院校。考研也是一个枯燥的按部就班的过程,每天重复背单词、不停刷数学题、复习无数遍专业课知识。同时不要忘了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今天我多学一点,明天分数就会高一点。对于自己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张璐瑶给它取名为“扎根”。她真诚地告诉学弟学妹们:“不要害怕努力会付之东流,因为你背过的每一页都算数、刷过的每一道题都有用,它们会在百日之后成为你最大的依仗。”

除了这三位有着不同成功经历的毕业生,还有“选调生”龚诗芸、“数学高手”张健、“科研达人”吴楚云和“实干派”杨娜娜同样留下了自己准备的礼物,包括备考选调时的经验和心路历程的分享、一份高数和线代的学习资料、一份科研规划分享视频和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收获。他们四位有的连续三年坚持社会实践,有的参加选调便付出全部努力,有的喜欢“钻研式”研究数学背后的逻辑,还有的认为科研是件很酷的事。就是这样七位各不相同的优秀毕业生,用四年的学习经历和成功经验给学弟学妹留下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学长学姐们是我今后的榜样,感谢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分享给我。这对我们来说将不仅仅是一份资料、一段视频,更是一种激励!我们一定会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收到学长学姐留下的特别礼物,大二学生朱滢睿说。
通讯员 孙雨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报道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75367be4b042462f0e7211
——《交汇点》202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