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速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速递 > 媒体报道 > 正文

媒体报道

【交汇点】从“唠家常”开始,扬大学子开学前入户讲解资助政策

从“唠家常”开始,扬大学子开学前入户讲解资助政策

交汇点讯 “大姐,您家孩子刚高考完,如果家里困难,国家助学贷款在读期间全免息,毕业以后再慢慢还,不会给家里添负担的!”随着新学期开学日期的临近,在广西梧州岑溪市福禄村一户村民家中,扬州大学资助宣传大使、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工2301班的岑柏芝正用熟悉的方言与女主人拉家常,将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国家帮助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送到乡亲们手中。

在聊天过程中,岑柏芝得知女主人育有两儿一女,女儿靠助学贷款在读大学,而今年高考失利的儿子却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打工的选择,岑柏芝蹲在桌边,逐条拆解高等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的资助政策——从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到助学金的发放标准,再到助学贷款的办理流程,每一项都讲得通俗直白,连“申请材料要准备哪些”“去哪里提交表格”这类细节都反复叮嘱。

听着岑柏芝的讲解,女主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她端详着政策手册上的“免息”字样,语气从焦虑转为坚定:“以前只知道娃上大学能贷款,哪晓得还有这么多帮扶政策!现在心里踏实了,说啥也得让娃继续读书,争取有个好未来!”

连日来,小岑走遍梧州多个乡村,每到一户都先“唠家常”再“讲政策”,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把“生硬条文”变成“贴心提醒”,让不少原本因经济压力犹豫的家庭重新燃起“供娃上学”的信心。

为了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岑柏芝还在开学前的人流高峰时段,在乡村广场设起“政策知识问答站”。“国家资助对象包括哪些学生?”“奖学金一定要给贫困生吗?”“助学贷款在读期间要还利息吗?”面对这些贴近实际的问题,只要村民或学生能答上来,就能领到一条定制的“助学主题手链”。彩色绳结上缀着“求学无忧”的小吊坠,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宝贝”,也让原本“枯燥”的政策变得鲜活有趣。

不同于传统的政策宣讲,岑柏芝更擅长用“过来人”的身份传递温暖。作为曾受益于资助政策的大学生,她常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我第一次办助学贷款时也慌,不知道流程,后来慢慢摸索才办好;到了大学,靠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不仅能解决生活费,还能攒钱买学习资料。”她还会给学弟学妹们讲大学的图书馆、社团活动,描绘“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图景,让“好好读书”从“家长的要求”变成孩子们“向往的目标”。

“开学前这阵子,正是家长和孩子最焦虑的时候——怕学费不够,怕没出路。我多跑一户,多讲一次,可能就能帮一个孩子保住‘上学梦’。”岑柏芝语气坚定地说,在乡村走访中,她深刻感受到“信息差”是不少学子的“升学拦路虎”,而自己的每一次讲解、每一次答疑,都是在为教育公平“搭桥梁”。如今,她的脚步仍在继续,从村头到巷尾,从农户家到广场上,她用耐心与热情,让每一个渴望求学的孩子都能无顾虑地背起书包,奔赴属于自己的新学年。

通讯员 陈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报道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b2caafe4b08e3e80b9e1ed?t=1756552135249

——《交汇点》2025年8月30日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