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速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速递 > 媒体报道 > 正文

媒体报道

【交汇点】两代人的扬大情:一场跨越“食”光的校园重逢

两代人的扬大情:一场跨越“食”光的校园重逢

交汇点讯 9月6日,是扬州大学2025级新生报到的日子。当天上午,在该校扬子津东校区新生报到现场,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对两代“扬大人”跨越“食”光的校园重逢,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我的父亲叫胡彪,他当年所在的班级是扬大农学院食工961班。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父亲对母校扬州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隔两三年就会回母校看看,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对扬州比较熟悉,对扬州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也十分向往。”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新生胡珺瑶对大家解释道。

“大学毕业之后,我考取了公务员,一直在政府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常常向她讲述我在扬大的学习和生活,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青葱时光。”胡彪告诉记者,高三毕业时,面临填报志愿的选择,他看到女儿对化学和生物感兴趣,就问她想不想选择食品专业,也许是冥冥之中皆有定数,女儿欣然应允。于是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便在第一志愿填报了扬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最终得偿所愿。

对于胡珺瑶来说,这次与父亲的同行则是一次对未来生活的“启航预览”。她不再是听故事的人,而是即将成为故事的主角。为什么两代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胡彪道出了初衷:“我亲身感受到了母校的培养,这些年对学校的发展也持续关注,相信学校的办学实力和育人环境,希望女儿带着‘守护食品安全’的初心出发,用专业知识筑牢‘舌尖上的防线’。”两代人的选择,跨越29载,志同道合,这既是对血缘亲情的延续,更是对扬州大学“坚苦自立”校训精神的价值认同,也是扬大育人成果最生动、最温情的体现。

而另一对两代“扬大人”的故事也很温暖。“我的父亲和母亲均毕业于扬州大学,他们在扬大校园里相识、相知、相爱,这里留下了他们许多青春美好的回忆!”来自苏州的戴诚妍告诉记者。“小时候,我从父母口中听到了许多关于扬州大学的故事,无论是我父亲总挂念着的导师,还是母亲口中多彩的校园生活,无不让我心生向往。从那时起,‘扬州大学’对我来说,不再只是一所高校的名字,而更像一个承载着父母的青春与爱情的温暖的符号,更是让我在心底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有一天,我也要走进这个地方,书写属于自己的扬大故事。”所以,今年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戴诚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父亲戴阳军当年学的是学烹饪工艺专业,母亲许莲学的是餐旅管理专业,“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我的兴趣所在,更是我父母所学习的专业在某方面上的融合。”戴诚妍说。

戴阳军和许莲对女儿的选择也非常支持。“自我正式踏入扬大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家与扬大交织的乐章中,就不再只有父母的青春与爱情,更迎来了属于我的崭新篇章。”戴诚妍表示。

通讯员 罗秦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报道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bf96a5e4b09ac140bc4120

——《交汇点》2025年9月9日


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邮编:225127电话:0514-87978050院长信箱:spxy@yzu.edu.cn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